台湾诗坛相关论文
古远清教授在论文中对台湾诗坛提出许多中肯论点,但也存在许多不恰切的表述,如以蓝绿二分法平分台湾现代诗坛有些武断,用蓝天绿地......
洛夫与傅敏因洛夫的一本诗选引发一场诗歌界的“私人战争”,这场“战争”说明不同时代、不同群体的诗人间存在着审美情趣不同的鸿......
【正】 台湾现代诗的发展,是两个球根的开花、王:您是《笠》诗社的主要成员,曾亲身参加了台湾现代诗的运动和创作,是否请您谈谈台......
1895年《马关条约》签订后,林朝崧和大多数在台文人一样内渡避祸,但辗转两岸、漂泊多年,最终又于1899年返台定居,致力于文化传承。......
前言纪弦,是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坛的诗活动家,也是政治舞台的投机人物,遵奉国民党亲美反中的“文艺政策”创办《现代诗》。这个诗......
台湾诗坛从1960年代中期起逐渐形成了两个对立的诗派:以“创世纪”、“蓝星”为代表的现代诗集团。他们坚持“中国意识”,在艺术上或......
苏雪林(1897—1999),安徽太平县岭下村人。上世纪20年代末期,她以“绿漪女士”笔名出版的自传体小说《棘心》和散文集《绿天》,产生巨......
周梦蝶(1921-2014)在众星云集的台湾诗坛虽有才名却难称如雷贯耳,如今提起他,人们最先想到的仍然会是《孤独国》《孤峰顶上》《菩提树......
物以类聚,诗以刊分,是台湾新诗发展史的一个显著特点.一部台湾新诗史就是台湾诗刊史.<葡萄园>就是一家重要诗刊.这家诗刊不仅在面......
林亨泰是台湾“跨越语言一代”的著名诗人,他与纪弦共同发起现代派运动,是台湾现代诗的开拓者之一。他在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,理......
《葡萄园》是台湾重要的诗刊,已经创刊近半个世纪。20世纪80年代以后,《葡萄园》是搭建两岸诗歌之桥的先行者。《葡萄园》提出的“......
“草根”一词来自英文“grass roots”(其意涵有“基层、基础、根本、乡村(农业)地区、表层土壤”等),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台湾诗坛,而其......
洛夫在旗帜林立的台湾诗坛 ,努力寻求中西艺术的联姻。他的诗作在超现实主义与中国禅相结合方面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。洛夫的这种......
1950年上巳之日,于右任、贾景德、黄纯青等大陆与台湾诗人105人,在台北士林园艺所养兰温室举行"新兰亭"雅集。于右任以草书题《新兰......